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患病率在近几十年显著上升。根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成年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4亿,已居全球首位 [ 1 ]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人数同时也在不断攀升。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超重的比例已高达34.8%,肥胖的比例高达14.1%,超重和肥胖人群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达8%,合并糖尿病前期的比例达27.6% [ 2 ]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危害绝对不容小觑。长期的高血糖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他们的寿命 [ 3 ] 。当两者同时存在时,患者的死亡风险将增加7倍。如何有效防治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生活方式干预是改善体重和血糖的基础措施,但是,患者常因无法长期坚持而导致失败甚至引起反弹。间歇性禁食和代餐是目前较常用的饮食模式,国外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饮食模式可有效减重,降低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 1c,HbA 1c) [ 4 , 5 ] 。将这两种饮食模式结合[即5∶2间歇性禁食代餐(5∶2 intermittent fasting meal replacement,5∶2 MR)模式]是否可以为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提供更多益处,值得研究。
2020年12月启动了“初诊超重/肥胖T2DM治疗模式的探索研究(Exploration of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Overweight/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简称Early)”。该研究创新性地以5∶2间歇性禁食与代餐相结合(即5∶2 MR模式),并将其与一线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进行比较,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由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的郭立新教授牵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9家医院共同参与,历时3年,经过项目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数据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其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发表于 JAMA Network Open,并成为本期的封面文章被推荐 [ 6 ] 。
该研究入组了初诊(诊断后1年内)的成人T2DM患者,他们在入组前3个月内没有使用降糖药物,年龄在18~65岁之间,体重指数≥24 kg/m 2,HbA 1c水平为7%~9%。共入组了405例受试者,其中男性265例(65.4%),年龄(45.5±11.0)岁,体重指数(29.5±4.1)kg/m 2,HbA 1c 7.9%±0.6%。按照1∶1∶1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134例,最大耐受剂量≤2 g/d,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恩格列净组(136例,10 mg/d,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及5∶2 MR禁食组(135例,抗旨君代餐包由北京美特康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最终332例受试者完成该研究。二甲双胍组和恩格列净组的受试者进行常规的糖尿病饮食宣教,未严格干预其进食。5∶2 MR组的饮食模式是在1周内选择不连续的2 d的作为轻断食日,通过使用代餐替代一日三餐而限制总能量摄入[女性500 kcal/d(1 kcal=4.18 kJ),男性600 kcal/d];而剩余的5 d按照个体习惯选择早、午餐,但建议受试者选择健康的食物并注意控制总能量摄入,晚餐则也更换为代餐(每日的能量摄入约1 400~1 800 kcal/d)。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16周时HbA 1c水平较基线相比的平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第16周,5∶2 MR组的HbA 1c水平降幅最大(-1.9%±0.2%),明显超过接受二甲双胍组(-1.6%±0.2%)或恩格列净组(-1.5%±0.2%)。然而,两个药物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6)。在肥胖亚组中,与二甲双胍组和恩格列净组相比,5∶2 MR显著降低了HbA 1c水平。5∶2 MR组中88.9%的受试者HbA 1c水平低于7%,80.0%的受试者HbA 1c水平低于6.5%,明显超过了二甲双胍组和恩格列净组( P<0.001)。5∶2 MR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了-30.3 mg/dl(95%CI -46.7~-13.7 mg/dl)。
本研究的次要终点是16周后的体重、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6周,5∶2 MR组患者的体重减轻[(-9.7±2.2)kg]大于二甲双胍组[(-5.5±2.3)kg]以及恩格列净组[(-5.8±2.3)kg],同时5∶2 MR组实现了体重减轻的患者比例也更多。此外,与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相比,5∶2 MR组患者的腰围和臀围,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降低。除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大多数血脂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不良反应方面,5∶2 MR组(135例)中有1例受试者出现便秘,有8例(5.9%)出现低血糖症状,这可能与低能量饮食有关。二甲双胍组(134例)有26例(19.4%)出现轻度胃肠道症状,8例(6.0%)发生低血糖。恩格列净组(136例)有3例(2.2%)出现泌尿系统症状,5例(3.7%)发生低血糖,1例报告口渴。恩格列净组有2例受试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严重的皮疹和因血酮升高需住院治疗,所有不良事件通过治疗得以解决。
综上所述,Early研究发现,在超重或肥胖的中国成人初诊T2DM患者中,5∶2 MR模式干预16周可显著降低血糖和体重,同时改善血压、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在8周随访结束时,5∶2 MR模式组的94例受试者中有72例(76.6%)的HbA 1c水平保持在6.5%以下,这表明5∶2 MR模式显著且持续改善了早期T2DM患者的HbA 1c水平。因此,研究团队认为对于早期T2DM,5∶2 MR模式可能是一种代替抗糖尿病药物的有效的初始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同时,与两种降糖药物相比,5∶2 MR模式在减重和减小腰围方面显示出更显著和持续的益处。在代谢指标方面,5∶2 MR降低了血压和总胆固醇,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与之前间歇性禁食和MR改善了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一致 [ 7 , 8 , 9 ] ,表明了5∶2 MR模式可能具有保护心血管方面的作用。
EARLY研究首次将5∶2 MR模式与两种广泛使用的一线降糖药物进行比较,为5∶2 MR模式作为中国早期T2DM患者的有效初始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只纳入了基线HbA 1c水平低于9%的且未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因此5∶2 MR模式对那些服用药物或基线HbA 1c值更高的患者的疗效需要进一步证实。其次5∶2 MR模式干预的持续时间偏短,其长期疗效,尤其是对初诊T2DM和超重或肥胖患者的长期效果仍有待证实。研究团队正在进行长期随访研究以评估5∶2 MR模式疗效的持久性。
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饮食干预模式可能成为T2DM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策略,而5∶2间歇性禁食结合代餐的饮食模式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期待研究团队的工作后续能为我国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提供更多的循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