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惰性日渐备受关注,成为血糖管理重要挑战
自2001年Philips首次提出“治疗惰性”这一概念以来,医学界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治疗惰性”进行了明确定义,将其描述为:新诊断T2DM患者未能在最佳时机开始治疗;已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未能在最佳时机增加药物剂量、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或开始胰岛素治疗。202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识进一步细化,将在未达到治疗目标时未能加强治疗,以及在患者过度治疗时未能减轻治疗强度的情况也纳入“治疗惰性”。
目前,胰岛素治疗惰性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方面:起始治疗、剂量调整和治疗方案调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指出,如果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未达标,应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5]。然而,真实临床实践中,T2DM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时间存在显著延迟,尤其在胰岛素治疗的起始阶段[6]。有研究显示,我国T2DM患者平均在病程超过5年后才开始胰岛素治疗。此外,即使部分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时剂量调整也往往不充分,治疗方案的调整也常常不够积极。
胰岛素治疗受多因素影响,周制剂的出现提供更佳解决方案
T2DM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表现出的治疗惰性,是患者和医生双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患者而言,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是阻碍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重要原因。全球多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较为普遍,约半数患者不愿意起始胰岛素治疗。另一项研究显示,在血糖控制不佳但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约有89.6%的患者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其中害怕注射疼痛、体重增加和对胰岛素的认知误区均是起始胰岛素治疗的障碍原因。此外,胰岛素治疗涉及多个环节,近一半患者缺乏掌握胰岛素治疗的自信,往往认为胰岛素治疗不方便,而延迟起始胰岛素。
于医生而言,面对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拒绝和对治疗依从性的担忧,往往也会延迟开始胰岛素治疗。此外,医生还担心患者承受的注射负担以及低血糖的风险。真实临床实践中,T2DM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依从性和持续性通常不佳[16,17],初级保健医生也认为起始胰岛素治疗存在困难,注射负担是阻碍其临床使用的一个主要障碍。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胰岛素治疗的延迟和不充分,影响治疗效果。
胰岛素治疗惰性的改善需要从管理模式、药物选择、医患沟通和患者教育等多维度采取综合措施。2022 ADA/EASD共识强调,应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考虑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和持续性,避免治疗惰性[18]。既往研究提示,相较GLP-1RA日制剂,GLP-1RA周制剂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图3)[19]。偏好研究也显示,约有90%的患者和医生会选择胰岛素周制剂进行治疗,且胰岛素周制剂能使患者和医生对血糖管理更有信心[20]。周制剂的出现,将为胰岛素治疗惰性的改善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胰岛素周
胰岛素周制剂开启T2DM胰岛素治疗新模式启T2DM胰岛素治疗新模式
依柯胰岛素,作为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通过其创新的分子设计,包括去除B30位的苏氨酸、在B29位通过“连接子-间隔子”技术连接20碳脂肪酸侧链,以及对A14位的酪氨酸替换为谷氨酸(A14E)、B16位的酪氨酸替换为组氨酸(B16H)、B25位的苯丙氨酸替换为组氨酸(B25H),延长了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依柯胰岛素与白蛋白强效、可逆结合以及减慢胰岛素受体介导的清除,使其能够从白蛋白结合储库中缓慢、持续地释放活性胰岛素,如同“涓涓细流”般作用于靶器官和组织,持续发挥降糖作用[21]。
ONWARDS 1~5研究为依柯胰岛素在T2DM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坚实循证。其中,ONWARDS 1和5研究评估了起始依柯胰岛素相较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报告结局。ONWARDS 1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相比,依柯胰岛素在降低HbA1c方面表现出优效性(图4),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相似,安全达标的患者比例更高,临床意义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更低,<1事件/患者暴露年[22]。具有真实世界元素的ONWARDS 5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依柯胰岛素有效降低HbA1c达到优效,治疗达标率更高,低血糖发生率相似,患者治疗满意度、依从性显著更高[23]。
结语
依柯胰岛素的上市,为T2DM患者带来了一种更为便捷、依从性更高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是改善糖尿病临床惰性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也简化了血糖控制的复杂性,并为患者提供了更个体化的优化治疗选择。随着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糖尿病治疗的前景将更加光明,患者将能够享受到更精准、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并迈向一个更加健康且舒适的未来。
|